華麗重生:臺南吉貝耍部落復刻西拉雅十字繡,織就族群文化新篇章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臺南報導
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邀請作家張耘書及鄭佩雯採集各類職人的生命故事,推出「臺南奇人帶路」,傳達臺南人的生活精神與態度。在歷史的長河中,衣飾不僅是禦寒蔽體的物件,更是族群靈魂的具象化。「臺南奇人帶路」系列企劃,深入探訪臺南東山區吉貝耍(Kabua Sua)部落,揭開一段關於失落與重尋的文化旅程。在部落工藝師陳怡君(Vulum)與族人的共同努力下,沉寂近百年的西拉雅族傳統十字繡工藝正在甦醒,一針一線織回族群的榮耀與認同。
針尖上的文化復興:從文獻考據到技藝重現
西拉雅族的傳統服飾文化曾因歷史因素中斷近百年。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服飾是族群文化的重要表徵,從圖案、紋飾、色彩到穿戴方式,皆蘊含著身分階級與文化價值。透過在地工藝師帶領部落婦女重新學習十字繡,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讓祖先的工藝美學重返當代生活的重要里程碑。
臺南市觀旅局局長林國華指出,這項復振工程仰賴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段洪坤長期對衣飾文化脈絡的建構,以及工藝老師陳怡君的實務推動,才得以讓這項珍貴的物質文化重見天日。
鮮豔色階與圖騰密碼:解讀西拉雅生活美學
身為吉貝耍部落學堂執行長的陳怡君,族名Vulum,自2012年返鄉投入文化工作後,便致力於鑽研十字繡技法。她指出,早期西拉雅族因居住沿海,透過與外來商人頻繁貿易取得繡線,造就了族人「用色大膽、強烈」的刺繡風格。單是紅色,便區分為番茄紅、豬肝紅等多種色階,展現出精湛的色彩調度能力。
在圖騰語彙上,陳怡君深入解析了西拉雅族服上的三大核心意象:
台灣環頸雉: 作為平原最大型的鳥類,象徵氣勢與尊貴,過往族人慶典時常取其尾羽作為頭飾。
酢醬草: 多出現於新娘服飾,寓意母親對女兒「找到幸福、牽手一世」的深情祝福。
 家犬(土狗): 記載著與族人深厚的情感與動人故事,象徵忠誠與陪伴。
《繡法技術靠的是熟練,但紋飾的脈絡與部落的故事才是精髓。》陳怡君
向下扎根:以苧麻與琉璃珠串起世代記憶
除了高難度的十字繡,陳怡君也致力於文化扎根。在部落夏令營中,她教導學童製作串珠手環,其靈感源自部落口傳習俗:過去婦女會保留綁嬰兒臍帶的苧麻繩,混編後串上玻璃珠與薏苡珠,製成手環戴在孩子手上。這不僅是飾品,更象徵母親對孩子的守護。透過這種入門工藝,讓新生代在手作中自然承襲文化的溫度。
展望未來:由族人親手縫製的榮耀
陳怡君強調,今年是吉貝耍部落傳統工藝的轉捩點。目前部落族人已完成多樣繡片與飾條,並嘗試將傳統紋飾運用於門牌與文創商品。展望未來,部落目標是「由族人親手製作自己的族服」,讓這項技術真正留在部落,完成從「復刻」到「認同」的最後一哩路。
觀旅局表示,「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自今年3月連載以來,紀錄了無數動人的職人故事,並預計於12月集結出版專書,邀請全國民眾屆時透過文字與影像,一同領略臺南獨特的人文厚度與生活態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歌聲舞藝傳遞溫暖 凝聚社會力量:臺南市雅雅歌唱服務協進會盛大舉辦會員大會

臺南市雪舞繽飛創意舞蹈協會 成立大會圓滿舉行各界嘉賓共襄盛舉社區舞蹈表演精彩紛呈

學甲慈濟宮舉辦保生大帝1047聖誕千秋祝壽邀學甲13庄國小學生藝陣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