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5的文章

以Re-turning「Home」為名的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 2025重返南美館,再啟城市空間對話、重構家的感知與意義

圖片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臺南報導 由臺南市美術館與臺南市建築師公會共同主辦的「2025 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 Re-turning「Home」:還。原點」,以「Returning Home/回家作夥」為題,今(4日)將於臺南市美術館展出。延續三年前首度在南美館舉辦的深刻迴響,本屆展覽再度集結來自國內外建築師的創作,展現空間、文化與建築之間交織的深層對話。 2024年,臺南市建築師公會曾號召全台建築師夥伴前往日本仙台,在仙台媒體中心共同展出,完成一場以建築文化實踐世界交陪的集體創舉。2025年的回歸,不僅延續這段國際對話,也象徵著張開友誼的雙手,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師一同參與這場屬於臺南、也連結世界的建築盛會。 「回家」在此所指涉的不僅是物理上的歸返,更是一場語義與感知上的雙重「還原」:既是回到起點的動作,也是重新定義與詮釋原點的過程。從建築與文化的語境出發,「Home」不只是居所,更是情感的歸屬、價值的起源與創作的出發點;而「Re-turning」則帶出了多重歷程後的再定位,強調透過新的觀看與認知,重新建立個人與空間之間的關係。本屆三年展亦恰逢臺南熱蘭遮堡建城400年與府城城垣設置300年,是臺南城市歷史發展的重要節點之一,展覽將回望臺南「家」的文化根源,並以當代建築語言開啟新的歷史篇章。展覽共劃分為四個主題展區,引導觀眾穿越不同尺度與面向的建築視野,從個人經驗延伸至社會脈絡,從在地文化連結至全球視角,層層鋪陳一段由建築引導的認同之旅。策展概念旨在喚起觀者對空間初識的感動與思索,透過建築語彙勾勒家的記憶與未來。 協同策展人謝宗哲表示,此次展覽期望透過跨國建築創作的集體行動,擴增社會大眾對於「家」的想像,並藉由多元敘事手法,重新書寫屬於臺南與每一位參與者的「家」的詩篇。展覽也冀望能激發對於詩意棲居與安適歇息場所的關注,回應臺南在臺灣文化版圖中應有的位份與角色,繼續推動尚未完成的城市建築文藝復興。 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游文玫表示,很高興三年展再度回到南美館舉辦,見證臺南建築文化的深化與延續。感謝策展團隊與建築師們的共同投入,讓建築與藝術在城市中展開對話,也誠摯邀請市民與各地觀眾一同來館欣賞。館長龔卓軍指出,建築不僅是專業實踐,更牽動人與空間的文化關係。 「回家作夥」是一種重新定位...

父愛傳承‧獅情無限 金城獅子會 捐贈災情勘查車 助臺南消防強化救災應變

圖片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臺南報導 國際獅子會300E1區臺南金城獅子會前會長施漢清先生,為感念父親施聯盟先生一生勤懇奉獻、樂善好施,特以其父名義捐贈一輛災情勘查車予臺南市政府消防局第六救災救護大隊,價值近百萬,協助強化災害應變能力。此次捐贈由前任會長唐志浩先生居中牽線促成,展現獅子會持續關懷社會、服務大眾的核心精神。  捐贈儀式於今(4)日,在臺南大員皇冠假日酒店溫馨舉行,適逢國際獅子會300E1區新任總監黃裕洲上任典禮,來自各會的獅友齊聚一堂,共襄盛舉,親身見證這份意義非凡的善行,儀式由臺南市政府消防局副局長楊宗林代表受贈,並向施前會長致上最誠摯的感謝。 臺南市長黃偉哲也特別表達肯定,讚揚金城獅子會多年來深耕公益,並感佩施漢清前會長將對父親的敬愛昇華為實質貢獻,透過捐贈勘查車協助城市提升防救災能量,強調有各界共同支持,才能打造更堅實、更安全的臺南。   李明峯局長表示,此車的捐贈讓消防弟兄能在災害發生時快速且有效地抵達現場,進行災情勘查與資訊傳遞,為指揮官提供即時決策依據,對保障民眾生命與財產安全有莫大的助益。   施前會長於致詞中感性地說道,父親一生樸實勤奮,始終身體力行「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信念,也表示父親教導做人要堅忍、惜福、感恩,這次特別以父親名義捐贈災情勘查車,期盼傳承他的慈愛精神與大愛,也為臺南消防工作盡一份心力。      值得一提的是,唐志浩前任會長除促成此次捐贈外,亦於儀式中準備200份滅火器造型防火宣導品,提供給消防局防災宣導使用,推廣消防防災知識,展現獅子會對提升全民防災意識的熱忱與行動力。施前會長也特別感謝唐志浩會長的熱心與努力,使此次跨界合作順利成行,讓愛心落地生根,為社會帶來更多溫暖與希望。

台南新寮鎮安宮黑虎大將軍奇聞:乩童識破戲紙錯字 展現神威護境

圖片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臺南報導 台南市安南區長安里舊稱「新寮仔」,座落在此地的新寮鎮安宮,作為長安里的信仰核心,供奉著一項極具特色的神祇「黑虎大將軍」,在地村民親切地稱之為「虎爺公」。這尊黑虎大將軍與眾不同,在廟宇中享有端坐神龕、受萬人敬仰的特殊地位。每當虎爺公聖誕之際,廟方精心籌劃巡五營、釘竹符、安境壓煞等儀式,庇佑庄民平安順利,並邀請歌仔戲、布袋戲團進行精彩演出,成為台南安南區新寮部落一年一度的盛大慶典。   往昔,虎爺公的老乩童尚在人世時,曾發生一段令人驚奇的故事。當時,新寮鎮安宮的董事、頭家、信眾、轎班及金獅陣全員齊聚大殿,翹首以盼虎爺公降駕老乩童,引領眾人巡五營、安竹符,護衛地方平安。待虎爺公順利降駕後,老乩童右手緊握五寶之一的鯊魚劍,在案桌上書寫出令人費解的字跡,口中還發出連連虎嘯聲,眾人皆摸不著頭腦,完全不知虎爺公此番降臨意欲何為。   此時,乩童突然手提鯊魚劍,疾步衝向廟埕外正在進行酬神扮仙表演的布袋戲台,出人意料地舉起鯊魚劍,朝著布袋戲台前的紅色戲紙狠狠砍去。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將正在台上扮仙的戲班主嚇得驚慌失措,現場觀眾也紛紛露出驚愕神情,一時間議論紛紛,有人疑惑是不是布袋戲演錯了戲碼?面對眾人的質疑,虎爺公附身的乩童搖了搖頭,又一次舉起鯊魚劍砍向那張紅色戲紙。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際,一位董事上前仔細端詳紅色戲紙,終於發現其中的問題。原來,戲紙上本應書寫的「眾爐下」三字,竟被錯寫成了「象爐下」。虎爺公正是因為覺得此等錯誤對神明與庄民極不恭敬,才特意降駕老乩童,以如此震撼的方式告知眾人。   據當年耆老口述,這位老乩童從未接受過正規教育,不識字卻能在虎爺公降駕時指出戲紙上的錯誤。這段充滿傳奇色彩的口述歷史,不僅趣味橫生,更讓人感受到黑虎大將軍護佑一方、明察秋毫的神威,也為新寮鎮安宮的信仰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社區規劃師黃仕昌提供故事)

《從王城到府城:進城祝壽去》公民參與提案說明會,邀您一起為府城城垣建成300年慶祝活動進行腦力激盪

圖片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臺南報導 安平作為臺南最早開發的區域,不僅是臺灣歷史的重要開端,更深深鑲嵌於「臺南府城」發展的文化脈絡之中。自荷蘭時期興建熱蘭遮城、鄭氏政權將其改名「安平鎮」、內城稱為「內府」並享有「王城」之名,安平見證了臺灣早期政權與城市發展的交替演進。1725年臺灣府城於臺南正式興築,從安平到府城的歷史軌跡,不只是政權遷移的地理變化,更是文化延續與生活場域逐漸定型的歷程。      今年正值「府城城垣建成300年」紀念,安平區公所特別響應,延續113年所推動之社區民主審議與參與式預算工作成果,啟動「從王城到府城:進城祝壽去」公民提案活動。不僅希望透過歷史場域的再想像,引導市民重新認識府城與安平之間的關係,也試圖在現代民主治理的框架下,讓民眾透過具體提案與公共討論,親身參與規畫屬於自己社區的藝文活動。      不同於傳統由政府單方面規劃活動的模式,參與式預算是一種讓民眾共同討論與決定預算用途的機制。透過開放提案、公開說明與集體討論,居民可就自己關心的議題提出創意與建議,並在公平、透明的流程中,將想法逐步化為實際行動。對一般市民而言,這不僅是一次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更是能讓自己聲音被聽見、需求被重視的具體管道。無論您關心在地文化傳承、親子共融活動、藝文展演、環境美學,甚至是青年創意的發揮空間,只要與主題相關,皆歡迎勇敢提出想法,透過社區審議與集體智慧,一同打造屬於安平的生活慶典。      安平區公所誠摯邀請市民朋友踴躍參與「從王城到府城:進城祝壽去」提案說明會。活動將於114年7月5日(星期六)下午2時至4時,在安平圖書館3樓多功能教室(臺南市安平區育平路320號)舉行。現場將詳細介紹提案規則、參與流程及審議方式,並開放民眾現場交流構想,期待透過更多來自生活現場的聲音,為府城城垣建成300年慶典注入更貼近民意、更具在地感的內容。讓我們一同從王城出發,走進府城,寫下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篇章。 更多活動詳情,歡迎關注臺南市安平區公所臉書專頁,一同譜出屬於在地人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