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七夕祭魁星,赤嵌樓祈文運

圖片
臺灣,農曆七月初七祭拜魁星爺的傳統源遠流長,這一天被認為是向魁星爺祈求文運昌盛最靈驗的日子。 魁星,又被尊稱為「大魁星君」,在民間信仰中,其地位極為特殊,掌管著文運與考試,是無數讀書人心中的守護神。在臺灣,魁星信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早期先民渡海遷徙之時,伴隨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仕途的憧憬,信仰在臺灣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赤嵌樓作為臺灣重要的歷史文化地標,其所供奉的魁星更是具有代表性。多年來,每逢七夕,赤嵌樓都會舉行莊重的祭祀典禮,吸引眾多莘莘學子和家長前來參拜。在典禮現場,香煙繚繞,祭品豐盛,人們懷著虔誠之心,向魁星爺祈願,希望能在學業、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開啟錦繡前程。 這傳統習俗不僅是對文化的傳承,更是對知識和智慧的尊崇。通過祭拜魁星爺,人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蘊,也在心中播下追求學問、奮發向上的種子。希望社會各界能夠更加重視這一民俗文化,讓古老的魁星信仰在現代社會中持續煥發光彩 ,激勵更多人在學業和事業道路上不斷進取。

農村常民文化產業加值!打造永續旅遊新典範

圖片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臺南報導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今 (8/29) 日於臺南市東山區仙湖休閒農場舉辦「農村常民文化體驗加值輔導計畫暨專家說明會」,並正式啟動「常民文化產業聯盟」,期望透過平台式協作,發掘常民文化的獨特性,協助在地社區建立行銷策略,打造聯合識別品牌,促進資源共享與經驗交流。 因應後疫情時代國際旅遊型態的轉變,分署將臺灣傳統農村孕育的在地常民文化,轉化為具體有感的旅遊體驗。今日由在地文化傳承典範 仙湖休閒農場經營者吳侃薔親自帶領眾人導覽體驗,讓與會業者深入感受文化場域的魅力,也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標竿學習的典範。 臺南分署表示:「常民文化是農村最深厚的底蘊,也是臺灣最動人的故事。我們希望透過這項計畫,讓更多人看見農村的美、感受土地的情感,並讓文化不只是被保存,更能被體驗、被傳承。」 三年耕耘,文化場域逐步成形 自111年度起推動農村常民文化轉譯,首年以米食與釀造文化為主軸,輔導「後壁俗女村」、「龍崎百竹園」建立文化基礎;112年度則進一步建構示範場域,如「張氏農場」以天然竹材搭建竹棚,展現傳統飲食與竹藝文化、「果毅慶林古厝」復刻農村廚房,依節令製作各式米食品,以及「將軍山農場」打造農村遊樂園,讓文化融入生活、走入旅人心中。在農村體驗當中加入文化元素,更具在地特色與國際吸引力。 今年分署計畫更擴大力度,輔導具農村文化旅遊潛力之組織與業者,聚焦飲食、技藝、遊藝與民俗等生活樣態,透過專家輔導進行農業溯源與文化轉譯,深化在地特色體驗,強化土地情感連結,讓遊客更深刻感受農村文化的厚度與溫度。 聯盟啟動,共創共享新局 「每一個農村社區都是一座文化寶庫,值得被細細品味。」,「常民文化產業聯盟」以平台式協作為核心,設立專家團隊輔導機制,協助成員在文化轉譯、市場開發、品牌整合及行銷推廣等面向共同努力,展現農村文化的新價值,並促進各地社區間的資源共享與經驗交流,讓農村文化轉譯成為你我生活的延伸。

台南老爺行旅甘粹餐廳「台灣鯛·魚你有約」美食節開跑 政企攜手推在地優質台灣鯛漁產

圖片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臺南報導 台南市政府與台南老爺行旅再度攜手,聚焦在地優質農漁產推廣!今(29)日於台南老爺行旅5樓甘霖廳舉辦「台灣鯛·魚你有約」記者會,台南市長黃偉哲、農業部漁業署組長陳文深、台南老爺行旅總經理李俐玲、台南市漁業養殖團體與立委林俊憲、陳亭妃服務處代表一同出席,共同見證「台灣鯛·魚你有約」美食節啟動儀式。 伴隨火光亮起,肯瓊香料烤鯛魚的辛香撲鼻而來,象徵這場結合在地產業與生態友善理念的美食盛宴正式拉開序幕,美食節將於8月30日至9月28日在台南老爺行旅甘粹餐廳登場,同步推出客製化鯛魚桌菜服務,邀民眾品嚐台灣鯛的創新鮮美。 台南台灣鯛產值亮眼 獲國際認證兼具營養與口感 台南市長黃偉哲指出,台南是台灣鯛的主要產地,產業基礎雄厚,此次美食節在甘粹餐廳辦理,該餐廳擁有「綠色餐飲指南」認證,積極推動生態友善、選用當季在地食材,減輕生態負擔。 農業局李芳林局長表示,臺灣鯛是臺南重要的漁產之一,口感細膩魚刺極少、營養豐富、老少咸宜,更是獲得國際ASC認證的優質食材。此外,農業局官網也將同步公布台灣鯛產品訂購資訊,方便民眾選購,推動全民共享在地好味。 甘粹餐廳推創意料理 25年資深主廚融合多國風味 此次美食節合作餐廳「甘粹餐廳」,不僅擁有「綠色餐飲指南」認證,向來堅持生態友善理念,選用當季在地食材研發菜品,既確保新鮮滋味,也減輕環境生態負擔。餐廳主廚許德正累積25年餐飲經驗,擅長以創新手法融合多國料理元素,透過煎、烤、蒸、炸、辣等多樣烹調技巧,賦予台灣鯛全新風味。 針對美食節,許德正主廚特別推出台灣鯛創意料理,每道皆具特色 - 肯瓊香料烤鯛魚:將美國南方肯瓊香料的辛香,與台灣鯛的天然鮮甜交融,搭配新鮮時蔬,風情明朗; - 酸白菜鯛魚鍋:以酸菜白鍋為基底,加入台灣鯛慢煮,酸香清爽,令人垂涎; - 油淋酸菜鯛魚:改良經典川菜,台灣鯛裹薄粉蒸熟鎖鮮,酸菜大火快炒出濃郁鍋氣,最後以熱油淋潑花椒、乾辣椒,香氣持久; - 酥炸軟殼蟹鯛魚薯條沙拉:軟殼蟹與鯛魚柳炸至金黃脆口,搭配清爽蔬菜沙拉與...

【傳統文化專題】七夕 不只有浪漫傳說 同日亦為「床母誕」守護孩童成長

圖片
欣悦媒體  農曆七月七日不僅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浪漫節日,在傳統民間信仰中,這天更是孩童守護神「床母」的重要誕辰日。根據民俗學者研究,這項可追溯至明清時期的信仰,展現了中華文化中對幼兒護育的重視與文化多元性。 床母 信仰源流與文化意涵 床母又稱「床神」、「公婆母」,在閩南、臺灣及華南地區廣受奉祀。傳統認為床母是守護嬰幼兒睡眠安穩、健康成長的家宅神祇,其信仰融合了原始自然崇拜與母性神靈的特質。民俗專家指出,床母誕與七夕同日的現象,可能源自古人對「七」這個數字的神秘崇拜,同時反映出生育與婚姻的隱性連結。 傳統祭儀與現代轉化 傳統祭拜床母需準備油飯、雞酒、床母衣(印有衣飾圖樣的金紙)及胭脂水粉,於孩童寢室進行簡短儀式。值得注意的是,祭拜時辰強調「早拜晚不拜」,通常選在傍晚前完成,以免打擾幼兒作息。隨著社會變遷,現今多簡化為焚香祝禱,或以擺設甜點替代傳統供品。 當代意義與文化傳承 儘管現代育兒觀念轉變,這項傳統仍在許多家庭中傳承。民俗學者強調,床母信仰體現了傳統社會對嬰幼兒護理的智慧結晶,其核心價值在於對生命成長的重視,而非僅止於迷信層面。 這項深具文化底蘊的傳統提醒我們,在歡度浪漫七夕的同時,亦不忘關注傳統文化中對生命護育的溫暖關懷。七夕情人節快樂

銀向共生社區新未來 114年度全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高峰論壇於台南市盛大召開

圖片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臺南報導 台南市老年人口比例至114年7月底已突破20%邁入超高齡社會,全國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中央及地方社政主管機關今(28)日齊聚國立成功大學成杏廳參與「114年全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高峰論壇」,就社區關懷據點於超高齡社會中的服務方向展開深度交流,台南市政府徐健麟副秘書長代表市府致意,衛福部社家署周道君代理署長到場細數據點發展歷程並宣講據點重要政策,立法委員陳亭妃、林俊憲、市議員陳怡珍、楊中成、王家貞等服務處代表也前來關心。 據點論壇是由中華金點社區促進聯盟主辦,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協辦,台南市政府社會局運用公益彩券盈餘分配基金合作辦理。 台南市黃偉哲市長表示,據點論壇是全台社區關懷據點年度重大活動,本論壇連續舉辦8年以來,首度移師台南市,期待南台灣的關懷據點服務經驗能為社區照顧服務體系帶來創新啟發。長照3.0政策將於115年度正式上路,而社區關懷據點是發展長照3.0不可或缺的密切夥伴,希望透過據點論壇培力社區照顧服務網絡韌性,妥適因應超高齡社會衍生的照顧議題。 社會局郭乃文局長說明,為促進台南市民長者在地老化,社會局優先於人口老化程度較高的村里,運用當地長者聚會空間,協助地方組織申請成立關懷據點;並輔導據點結合鄰近大學院校社會責任(USR)計畫,導入智慧共生、青銀共融等豐富方案,打造充滿新意、長者滿意的據點服務模式。社會局與蒞會單位充分交流據點推動經驗,也以各優質據點為學習楷模,搭建跨地域、跨專業服務網絡,開啟台南據點未來創新發展契機。 今日論壇邀請永康烏竹社區及善化南關里據點長者帶來精湛演出,展現台南社區長者活躍老化精神,並以「共生社區」、「心靈照顧」及「全齡守護」為三大倡議主軸,邀請長期深耕據點領域學者及專業工作者主講及座談,引導據點研討在超高齡人口結構下,如何善用社區資源,規劃合適策略打造全體居民互助共生新社區,照顧長者身、心、靈健康,提升長者福祉。 為推廣據點運用數位科技建立智慧共生社區,主辦單位中華金點社區促進聯盟特將海外時興的青銀無人機足球體驗設備移至展場,邀請甫通過無人機培訓的社區長者擔任教練團,引導與會長者操作體驗無人機足球活動,因第一次操作,長者們皆感到新鮮有趣,又能訓練長者反應與專注力,延緩失智、失能,與會據點表示,將於據點規劃...

紀念乙未保臺戰役130周年2025精緻客家大戲《1895乙未英烈-徐驤》真人實事改編 8月30日臺南登場 免費索票入場

圖片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臺南報導 為紀念1895乙未保臺戰役130周年,客家委員會推出2025精緻客家大戲《1895乙未英烈-徐驤》,於8月30日(六)下午2:30在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辦理臺南場次。透過客家戲曲敘說客家義民領袖徐驤,帶領義勇軍奮戰在臺南曾文溪畔壯烈犧牲的歷史,客委會特與臺南市政府合作,歡迎市民踴躍索票觀賞,共同緬懷先烈英勇事蹟。     乙未戰役是臺灣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久、死傷最慘重的抗日戰爭。徐驤秉持「落地生根開基業,莫分外族來摧殘」理念,率農民義軍歷經桃園、新竹、苗栗、大甲溪、八卦山、雲林、斗六、嘉義等地激戰,並於臺南向劉永福求援失敗,最終在臺南曾文溪第十二次戰役壯烈犧牲,也讓臺南成為乙未保臺戰役與義民精神的見證之城。 為感謝臺南觀眾的熱情支持,主辦單位特別準備徐驤家鄉苗栗的香米與果醬,在演出日舉辦摸彩活動,憑票入場者皆有機會獲得這份來自客家土地的誠摯好禮。苗栗苑裡香米飄香、公館紫蜜果醬甘甜,象徵客家人對土地的情感,也讓觀眾在欣賞戲劇之餘,感受苗栗與臺南二縣市的歷史文化連結。 《1895乙未英烈-徐驤》由榮獲第36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影音出版獎」、「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及「最佳專輯製作人獎」等3項殊榮的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製作,劇團延續《乙未丹心-吳湯興》與《少年英雄》(姜紹祖)的歷史脈絡,為「客家抗日三部曲」製作的最終章。 客家委員會表示,除了歷史故事內容震撼人心之外,這齣戲融入客家相褒、山歌、曲韻、九腔十八調等經典意象,藝術表現更為難得一見,傳統戲迷把握機會一起觀賞;全劇搭配華文字幕,即使不懂客語亦能完整理解劇情,歡迎臺南民眾把握機會至臺南文化中心國際廳服務臺免費索票,至劇場感受1895歷史與傳統戲曲藝術交織的震撼力量。

114年特優里鄰長與績優民政人員表揚大會 黃偉哲肯定辛勞守護市民

圖片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臺南報導 台南市政府今(28)日上午於安平區福爾摩沙遊艇酒店舉辦「114年特優里長、績優民政人員暨資深里鄰長表揚大會」,由市長黃偉哲親自頒獎予148名獲獎里鄰長,肯定他們長期投入基層服務、守護市民的無私奉獻。 黃偉哲表示,內政部正在修法,預計明年開始針對每位連任六屆以上里長,可獲30萬元慰勞金。他指出,雖中央補助減少、台南財政吃緊,但新法通過之後,市府仍將全力支持基層。 黃偉哲強調,里長與民政人員在防災、疫情及登革熱防治中承擔第一線辛勞,例如近期丹娜絲颱風慰助金已迅速核發7億多,展現基層的韌性與專業,是市民最堅強的後盾。 今年表揚名單包括64名特優里長、65名績優民政人員,以及多位資深里鄰長,其中有服務滿50年的資深鄰長6名、40年以上者1名、30年以上者9名及20年以上者3名;另有160名服務滿30、40年以上的資深鄰長,由區公所轉頒市府獎狀,以感謝他們將人生精華歲月奉獻鄰里,將為民服務融入生活日常。 民政局長姜淋煌指出,里鄰長是市府與市民最直接的橋梁,只要里政穩健,區政與市政就能順利推動。每一位受獎者都是民政體系的楷模,更是地方自治的基石,這份榮譽不僅代表肯定,也象徵著持續為民服務的責任。 今日大會市議員林依婷、李啟維、蔡宗豪、陳秋宏及立委林俊憲辦公室、各議員服務處代表皆出席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