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臺南首創!和順工業區攜手警三分局 啟用「反光貼紙」替代爆閃燈 守護安南區交通安全

圖片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臺南報導 為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並響應中央政策,臺南和順工業區廠商協進會(下稱廠協會)率先全臺南之先,與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三分局合作,推動以「路口慢看停」反光貼紙取代傳統爆閃燈的創新措施。首批印製 650 張高係數反光貼紙,將廣泛張貼於安南區易肇事路口,期能降低強光對駕駛人的干擾,同時達到全天候的警示效果。 響應交通部政策 捨棄爆閃燈改採柔性警示 過去許多路口為提醒駕駛注意,常裝設紅藍爆閃燈,但過度刺眼的燈光時常引發駕駛視覺疲勞甚至眩光的爭議。鑒於交通部近期呼籲「不宜於路口裝設爆閃燈」之決策,和順工業區廠協會理事長陳文祥主動詢問轄區第三分局之專業意見,經多方評估後,決定改採製作「路口慢看停」反光貼紙。 此款貼紙將張貼於易肇事路口的台電電線桿及紅綠燈號誌桿上,利用車燈照射反光的原理,在夜間提供清晰的警示,既符合法規指引,亦能有效提醒用路人減速慢行。 企業展現 CSR 精神 印刷大廠無償助陣 本次計畫充分展現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落實。首批 650 張反光貼紙由廠協會發起採購,並獲得廠協會理監事、高鼎特殊印刷公司董事長劉東益的大力支持。劉董事長發揮其專業印刷優勢,無償協助印製警語鮮明、耐候性佳的宣導貼紙,展現在地企業回饋鄉里的熱忱。 守護範圍擴及全安南區 廠協會承諾持續贊助 和順工業區廠協會理事長陳文祥表示,雖然計畫發源於工業區,但交通安全無邊界。這批貼紙將全數交由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三分局統籌,發送至安南區各里使用,不只照顧工業區周邊的勞工與廠商,更希望能擴及整個安南區。 陳文祥強調:「讓所有用路人都能開開心心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廠協會也當場承諾,未來將持續贊助第三分局所需的反光貼紙,成為警方維護交通秩序的堅強後盾。

文舞雙全傳承在地文化 劉惠蓉老師受邀分享《新十二生相》創作心路

圖片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台南報導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深耕母語文化推廣的劉惠蓉老師,於11月16日(週日)受邀至台南東區「沐東風」教室,為「台南市雅風台語學會」帶來一場充滿溫度的友善母語公益講座。 現場劉惠蓉老師以自身獨特的「文舞並學」成長背景,深入淺出地分享《新十二生相》歌曲的創作歷程,獲得現場聽眾熱烈迴響。 突破逆境 文舞兼修的文化推手 本次講座由「台南市雅風台語學會」#王李子峯社長 親自邀約。主講人劉惠蓉老師不僅在語言文學領域造詣深厚,自幼更習得一身好功夫,展現出「文武雙全」的獨特氣質。 劉惠蓉老師在講座中感性表示,這一路走來的語言能力提升與創作能量,除了要感謝多位恩師的提攜指導,更要感謝那個願意在逆境中自我突破、勇敢嘗試的自己。這份堅毅的精神,也深深融入在他的母語文學創作之中。 《新十二生相》唱出在地情感 在即將告別2025年之際,這場講座顯得格外溫馨。 活動中,劉惠蓉老師 特別分享了《新十二生相》的歌曲創作心情故事。透過母語韻腳的編排與旋律的結合,他將傳統生肖文化賦予新時代的詮釋。現場互動氣氛熱絡,聽眾不僅是聽眾,更在講者的引導下,共同感受台語聲調之美。 欣悦媒體 見證文化足跡 作為長期關注在地藝文與公益活動的媒體,欣悦媒體樂見更多像劉惠蓉老師這樣的文化耕耘者,透過講座與創作,將母語的種子播撒在台南的各個角落。這場講座不僅是一次經驗的分享,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足跡。 「發現在地美好,傳遞真實感動」。欣悦媒體 我們不只報導新聞,更紀錄這片土地上動人的生命故事。 「欣悦媒體是台灣深耕在地的專業新聞平台,專注於藝術文化、醫療衛教、公益活動及在地生活的深度報導,致力於傳遞社會正能量與多元觀點。」

經典再現!南市博攜手臺史博發表《物見臺灣:再版臺灣史料集成》 重啟臺灣歷史的「世界入口」

圖片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臺南報導 臺南市立博物館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於今(24)日假臺南市立博物館共同舉辦《物見臺灣:再版臺灣史料集成》新書發表會。本書重現了1930年為「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所編製的經典圖錄,透過現代出版技術,將這部近百年前首次系統性梳理荷蘭、明鄭及清代歷史的珍貴史料,以「忠實呈現、清晰易讀」的面貌重新帶回大眾視野,引領讀者重回臺灣與世界交會的歷史現場。 跨越世紀的館際合作,喚醒沉睡的文獻珍寶 《臺灣史料集成》原書誕生於1930年,是當時為了紀念臺灣文化發展三百年所舉辦的展覽圖錄。該書在當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它是史上首次將散落在荷蘭、明鄭時期以及清領時期的檔案、地圖、畫像與文物進行系統性的蒐集與整理。 本次再版計畫由臺南市立博物館與臺史博強強聯手,不僅是對過往學術成果的致敬,更是博物館活化歷史資產的具體實踐。臺南作為臺灣最早開發的城市,也是這部史料集中大部份歷史事件的發生地,由南市博主辦此次新書發表,更具「回歸歷史原點」的深層意涵。 從「忠實復刻」到「清晰閱覽」:看見臺南作為世界入口的風華 新書《物見臺灣》在編輯製作上秉持「忠實呈現原作」的最高原則,但在印刷與排版上結合了現代技術,解決了舊籍因年代久遠而模糊難辨的問題。讀者將能透過清晰的圖文,看見十七世紀以降,臺灣如何透過貿易、航運與多元族群的互動,成為東亞海域上的重要樞紐。 發表會中特別強調,這部作品不僅是史料的堆疊,更凸顯了臺灣 尤其是臺南在歷史上作為「世界入口」的關鍵角色。從熱蘭遮城的興築到開港通商的繁華,書中收錄的每一件史料,都是臺灣擁抱世界、與國際接軌的實體見證。 讓史料走出庫房,成為當代文化資產 臺南市立博物館表示,歷史不應只封存在博物館的庫房或學者的書架上,透過《物見臺灣》的出版,希望能讓這些珍稀的文化資產轉化為大眾能夠閱讀、理解並運用的知識養分。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讓現代讀者得以穿越時空,理解百年前的人們是如何看待與建構臺灣的歷史面貌。 今日的新書發表會吸引了眾多文史學者、藝文界人士及媒體到場見證。這本兼具學術深度與收藏價值的《物見臺灣:再版臺灣史料集成》,即日起將...

「畫筆送暖・大愛無疆」 陳雅萍畫作巡禮,以藝術溫暖瑞復益智中心

圖片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臺南報導 「去有風的地方~陳雅萍畫作巡禮」即日起至12月7日在吳園藝文中心公會堂展出,誠摯邀請喜愛藝術與生活美學的民眾蒞臨欣賞。 本次展覽精選藝術家陳雅萍近二十年來的創作精華共展出71幅作品,呈現她獨特且深刻的藝術歷程。陳雅萍以其獨特的筆觸和深藏的情感,巧妙地刻畫了生命、自然與「風」之間的細膩對話。 「畫筆所指,就是我心所嚮往的方向」​對陳雅萍而言,創作不僅是藝術的表達,更是她生命旅途中自我陪伴與心靈對話的重要力量。 展出的每一幅作品,皆是她不同階段的生命記錄,透過流動的色彩與風的意象,帶領觀者找到屬於自己的片刻寧靜。 ​   ​本次「去有風的地方」畫作巡禮深具公益意義。藝術家陳雅萍展覽期間所有售出畫作之所得,將全數捐贈予「瑞復益智中心」。​陳雅萍期望透過藝術的力量拋磚引玉,支持需要陪伴與關懷的孩子們,讓這份愛心能在創作的感動之外,繼續延伸、溫暖社會。 展覽期間於展場安排小畫作及手提袋彩繪教學,於每週三下午有藝術家人物速寫等與民眾互動的活動。誠摯邀請您,與藝術同遊,共襄溫暖盛舉! 「欣悦媒體是台灣深耕在地的專業新聞平台,專注於藝術文化、醫療衛教、公益活動及在地生活的深度報導,致力於傳遞社會正能量與多元觀點。」

中華民國新聞媒體記者協會 歡慶創會18週年 李宥漮理事長領航堅守媒體公義 網紅熱力助陣 政商名流共襄盛舉

圖片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臺南報導 中華民國新聞媒體記者協會(下稱中華記協)於今(23)日中午假臺南市北區大豐里活動中心,盛大舉行「114年度第五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創會18週年聯歡摸彩活動」 適逢協會「成年禮」,現場除匯聚數多位政商名流、民意代表到場致賀外,更邀請知名網紅「高雄蔡10」張希希與熱舞網紅祐祐登台獻藝,勁歌熱舞炒熱氣氛,展現媒體人的活力與熱情。 十八載深耕 薪火相傳 中華記協自民國97年(2008年)6月14日成立至今,已邁入第18個年頭。 輔導理事長黃冠源在致詞時感性表示,18年來感謝所有會員的支持,協會才能有今日的規模。他將持續輔佐現任團隊,期盼會務蒸蒸日上。 現任理事長李宥漮則展現年輕一代的領導魄力,他特別感謝理監事團隊與顧問團的鼎力相挺。李宥漮強調,將帶領協會持續壯大,不僅要為會員爭取更多權益與服務,更要帶領中華記協發揮媒體的正向影響力,更加發揚光大。 堅守第四權 獲政界高度肯定 針對媒體在當代社會的角色 高雄分會理事長黃騰進指出,新聞媒體是自由民主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肩負監督政府、維護社會正義的重責大任,這正是新聞媒體存在的終極意義。 多位台南市議員也親臨現場給予高度評價。市議員林冠維稱讚李宥漮理事長年輕有為,並感謝記者同仁讓社會運作更加公開透明;市議員李中岑則體恤媒體從業人員的辛勞,感謝記者們平日對地方事務的關心與平衡報導。 冠蓋雲集 展現跨界影響力 本次大會展現了中華記協強大的社會連結力,現場嘉賓雲集。除立法委員謝龍介、林俊憲、陳亭妃親自或派員致意皆表達對媒體第四權的重視。 出席貴賓名單涵蓋產官學界,包括臺南市民政局局長姜淋煌、社會局機要秘書林建南、國民黨中常委孫健萍、台中市卓越青工總會輔導總會長劉燈鐘、總會長傅心韻、高雄市雲網路多媒體新聞協會總幹事劉子安、芫儂食品董事長黃士軒、林媽媽租屋總經理林真男等人。此外,警消單位如國道警局長廖美鈴、臺南市消防局、第五分局代表,以及多位台南、高雄市議員如白喬茵、林美燕、蔡筱薇、朱正軒等人皆到場祝賀,場面盛大熱鬧。 活動在「高雄蔡10」張希希的嘹亮...

暖陽相伴歲月如歌:羽鳳翱翔藜舞者吳覲藜攜手櫻元薩克斯風樂團,彰化田尾博愛安養中心公益演出

圖片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彰化報導 在冬日暖陽的溫柔映照下,一場融合古典舞韻與醇厚樂音的藝術饗宴,今日(23日)於彰化縣田尾鄉博愛復健安養中心溫馨登場。 知名舞蹈藝術家「羽鳳翱翔藜舞者」吳覲藜首度攜手櫻元薩克斯風樂團,以「歲月如歌」為主題,藝術表演帶入照護機構,用行動實踐藝術平權,為長輩們的午後時光注入滿滿的生命力與感動。 舞動生命:鳳凰展翅的視覺療癒 活動由櫻元薩克斯風樂團團長發起,旨在透過藝術的穿透力撫慰人心。 「羽鳳翱翔藜」的舞蹈家吳覲藜,以其標誌性的古典風格驚豔全場。她今日帶來的組曲舞蹈,舞姿剛柔並濟,宛如一隻在歲月長河中優雅翱翔的鳳凰。 吳覲藜的演繹不僅是肢體的展現,更是一種生命態度的傳遞。她曼妙的舞步與自信的神采,展現了積極樂觀的精神,深深吸引了在場長輩的目光,現場掌聲此起彼落,不少長輩看得目不轉睛,彷彿透過舞蹈看見了生命蓬勃的希望。 樂音迴盪:經典旋律喚醒青春記憶 緊接在熱情的舞蹈之後,櫻元薩克斯風樂團接力登場。在團長的親自帶領下,樂團集結多位優秀樂手與歌手,以薩克斯風特有的金屬質感與醇厚音色,重新詮釋了一連串膾炙人口的懷舊金曲。 從輕快活潑的民謠到深情款款的慢歌,樂團精心編排的曲目彷彿一把時光鑰匙,瞬間打開了長輩們的記憶寶盒。現場氣氛隨著旋律逐漸加溫,許多長輩跟著熟悉的節奏輕打拍子,甚至情不自禁地開口哼唱,安養中心的交誼廳瞬間化身為充滿歡笑與溫暖的大型KTV。 溫馨迴響:藝術是最溫柔的陪伴 博愛復健安養中心社工對此次演出給予高度評價:  「非常感謝吳覲藜老師和櫻元薩克斯風樂團的愛心。這場演出不僅帶來了高水準的藝術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的長輩感受到社會的關懷與溫暖。許多平常較為安靜的長輩,今日都難得露出開心的笑容,這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禮物。」 對於這次的公益演出,吳覲藜老師感性地表示:「能夠用我的舞蹈和樂團的音樂,為長輩們帶來歡樂,是我最大的榮幸。藝術不應該只在殿堂,更應該走到每個需要的角落。」櫻元薩克斯風樂團團長也承諾,未來將持續推動此類公益活動,讓音樂成為連結人心、傳遞溫暖的最佳橋樑。 活動在全場歡快的互動中圓滿落幕,「羽鳳翱翔藜」與「櫻元」的跨界合作...

安定區南興國小第14屆乙班畢業校友「情繫一甲子」 95歲恩師與花甲學生溫馨同樂

圖片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臺南報導 跨越半世紀的師生情緣 安定區中沙社區活動中心歡笑與淚水交織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距離當年鳳凰花開的畢業季已過六十載,台南市安定區南興國小第14屆校友,於今(23)日齊聚安定區中沙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情繫一甲子」的溫馨同學會。現場師生與眷屬溫馨團聚,在歡笑與淚水中重溫兒時回憶,共同見證這份跨越半個世紀的珍貴情誼。 六十載歲月流轉 恩師親臨傳承師道 本次活動以「情繫一甲子」為主題,象徵著校友們從垂髫稚子走向耳順之年,完成了一個人生的甲子輪迴。 活動中最令人動容的一幕,莫過於高齡95歲的恩師劉萬泰老師親臨現場。 劉老師投身教育界長達37年,桃李滿天下。儘管畢業已六十年,當兩鬢斑白的學生們再次見到老師,眼神中依然流露著當年的敬重與孺慕之情,紛紛上前致意。「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精神在現場表露無遺,這份尊師重道的深情,溫暖了在場每一位參與者的心,班長號召凝聚情誼 找回純真連結。 本次活動由該班班長王裕源、王金鯉、王清和及王溪龍同學共同發起並召集。班長表示,在現代繁忙的生活步調中,人與人的連結愈顯珍貴。他感性地說:「大家能從當年的小學生,到現在當了阿公阿嬤還能聚在一起,這是難得的緣分。」南興國小第14屆校友展現了極強的凝聚力,不僅是個人情感的交流,更是社區與學校歷史記憶的重要延續。 95歲恩師 和師母與「代母出席姊妹花」成最美風景~ 愛不僅止於此 代替母親延續同窗情 同學會現場更有一段特別感人的插曲。其中一位女同學雖已離世,無法親自赴約,但她的丈夫與女兒特地代替她出席這場盛會。父女倆帶著母親生前的思念與祝福,與母親的昔日同窗話家常。女兒表示,母親生前最掛念的就是這些老同學,今天能替媽媽來看看大家,感覺媽媽也彷彿在現場,與大家一同歡笑。這份跨越生死的深情,讓在場校友無不為之動容,也讓這場聚會超越了單純的敘舊,昇華為對生命與情誼的致敬。 歡歌笑語話當年 相約再聚首 午宴期間,伴隨著「快樂歡唱」的樂聲,校友們話匣子大開,從兒時趣事談到孫輩成長,現...